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任朝霞 通訊員 章佩林?周雪妍)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生產規模*大的*窯場,也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對外輸出產品及窯業技術*多的古代窯場。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考古調查報告《麗水保定窯址》正式出爐。作為龍泉窯重要的地方類型,對麗水保定窯的考古調查將為地方傳統陶瓷手工業在歷史時期的發展與演變提供實證,成為龍泉窯研究的重要補充。
報告記錄了麗水保定窯始燒及早期窯業轉移情況、保定窯的衰落與“處窯”、保定窯裝燒工藝的演變軌跡、保定窯與周邊地區的窯業互動、保定窯的內外銷情況等內容,通過闡述窯址保存現狀、年代推斷、保定窯與龍泉窯核心區之間的關系、窯址保護與后續利用等,為保定窯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等提供了有力證明。
在保定窯調研中,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沈岳明教授帶領學生開展了田野調查、室內整理、后續研究及報告編寫等系列工作。調查小組對采集到的1704件陶瓷樣本進行清洗、晾曬、整裝,并開展了排隊分析、線圖繪制、器物描述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長期以來,文物考古與研究大多停留在器物學和文物學的層面,遠未達到透物見人、見史、見生活、見精神的高度。”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表示,此次的陶瓷考古發掘報告只是解決*層“重心轉移”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多學科研究,講好陶瓷背后的文化故事。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