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中,數億人口的農村市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鼓勵有條件的鄉鎮打造新型鄉村便利店,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支持鄉村民宿、休閑農業發展,發放汽車、家電下鄉補貼激活農村市場,農村消費能力有了明顯提升,農村消費增速連續多年超過城鎮。
不過,相比城鎮居民,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少。另外,農村居民的預期收入受自然、氣候等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大,仍然奉行“卡里有錢,心里不慌”,即便手里有錢,也會捂緊口袋,選擇存錢以備不時之需,導致當期消費減少。
同時,我國農村地區的商業網點布局較少,物流體系還不夠健全,商品流通成本較高,提供的產品品質整體偏低,農村居民有時買不到急需的商品。農村居民對價格敏感度較高,購物更加追求實惠性,家具、手機、電腦等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速度也較慢。加上農村市場上不時出現假冒偽劣產品,農村居民消費體驗感不佳,不敢消費、不想消費。同時,受“禮尚往來”傳統思想、面子觀念、農村婚戀現狀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非理性支出、負擔性支出壓縮農村居民的消費空間。
優化農村消費市場,關鍵的是要持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這需要落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強民生保障,著力增加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培養消費安 全感,優化防御性儲蓄比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消除廣大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加快農業項目建設,讓農村居民在農業全產業鏈建設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益。加快實施以農民工為重 點的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拓寬就業創業渠道,著力增加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深化農村改革,推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賦予農村居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財產性收入。
消費需求能否實現取決于供給狀況。所以,應著力提升農村消費的軟硬件配套,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農村綜合服務網點建設,構建農貿市場、流動集市、便利超市相配套的消費體系,銷售更多物美價廉、適合農村居民需求的商品。積極搭建農商互聯互通平臺,培養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推動專業農產品電商下沉,鼓勵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促進農村家庭耐用品升級換代。應推動建設便捷的農村物流體系,通過支持快遞公司“抱團”建設“村鎮快遞驛站”、商貿企業采用農村客運捎貨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暢通土特產進城、其他產品下鄉渠道,既讓農村居民增加經營性收入,又讓農村消費者買到好產品。還應穩步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挖掘新消費熱點,將潛在需求轉變為現實需求。
應加強農村消費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三無”“山寨”產品、制假售假、價格欺詐等行為,引導建立售前、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及時調節處理消費糾紛,切實維護農村消費者合法權益,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還要深入農村,采用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倡導理性消費,幫助他們樹立科學消費觀,提高消費辨識力,拒絕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炫耀消費、跟風消費,營造風清氣正的農村消費市場環境。
文章來源人民網